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原理都是来自数值模式的结果。
数值模式说白了就是一堆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,利用计算机计算得到数值结果。但是这些结果不是直接反应天气现象。而是反应的大气的各种变量(气压,温度,风速,降水等等),预报员或者科研工作者结合这些变量来推测可能发生的天气。
这其中有个问题需要说明,数值模式大值分为两种驱动方式,一种是输入初始变量,然后看后面几天怎么变,比如输入今天的各种气象变量(上面说的那些),然后看看明天的这些变量是啥。这就是逐日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。这种预报的准确性基本在7-10天是可以接受的,超过10天,以目前的技术条件,误差就很大了,基本跟瞎蒙差不多。
那有人问了,气候预测,一预测就是几个月几年的,那不是更不靠谱?其实不然,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种驱动方式,就是输入边界条件,有点懵逼?不怕,边界条件,基本指的是地形,海温,太阳辐射等等这些变量。通常也叫做外强迫。在这些外强迫条件下,在一定时间后,气候模型就能达到相应的平衡。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平衡后的状态来预测未来的气候。当然这种气候预测不是报每天的天气状况,而是一个较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状况。比如,明年春天,东北是冷还是暖?是旱还是涝。至于是哪一天出现高温/低温,哪一天下大暴雨,就报不出来了。
尴尬点来了。首先说明,逐日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而减小,换句话说就是,预报的时间越长月不准。相反,输入外强迫的气候预测模型是相对预测时长越长越准确(因为模型需要时间来达到平衡状态,时间短了,不一定能平衡)。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尴尬点就是预报时间在10-30天这个范围,是逐日的也不准,气候预测也不准。这里叫做延伸期预报,是现在科研的难点。所以,逐日的,看个7天也就差不多了。
立秋后的15天的天气预报显示南方大部地区将有持续性的高温。2022年的8月7号20时28分57秒立秋。也是农历的七月初十。按照立秋的时间来看,和民间的颜语,属于晚立秋,应该是凉爽。可天气预侧到在南北方的十几个城市将有40度以上的持续高温,有的地方还可下暴雨。希望人们做好各方面的防范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yyhpimc.com/post/19530.html